[Google塗鴉] 樂聖貝多芬 Beethoven 245 歲冥誕@舉世聞名音樂大師

0

今天打開 Google 首頁發現塗鴉是熟悉的身影,舉世聞名音樂大師/作曲家《德維希·范·貝多芬 Beethoven》,登上首頁是為了紀念貝多芬 245 歲冥誕,Google 這回運用 HTML5 網頁技術設計 4 款小遊戲關卡,分別為:《命運交響曲 – 第五號交響曲》、《給愛麗絲》、《月光奏鳴曲》與《快樂頌》等耳熟能詳樂曲,使用者要協助貝多芬尋找失落的曲譜,內文有更多關於這位影響後世音樂深遠“樂聖”生平等資訊。

德維希·范·貝多芬 (德語:Ludwig van Beethoven,生平:1770年12月16日 – 1827年3月26日),出生於德國波恩,貝多芬祖父與父親分別為男低音與男高音出身,生於音樂世家從小在唱詩班便展現音樂才華,父親約翰為幼年貝多芬打下紮實的音樂基礎,他在四歲學彈鋼琴,八歲就登上音樂會舞台演出,十三歲成為風琴師,年紀輕輕便一肩扛起家庭經濟重擔,雖然父親相當關心他的音樂教育,但也企圖將貝多芬培養成另一個莫扎特作為搖錢樹。

雖然貝多芬從小就受到音樂薰陶贏在起跑點,可惜父約翰親施予音樂教育缺乏系統性,直到西元 1781 年身邊友人說服約翰讓貝多芬與隨樂隊指揮克里斯蒂安·戈特洛寶·奈弗 (Christian Gottlob Neefe) 學習鋼琴和作曲,沒想到也逐漸嶄露頭角獲得奈弗的推薦成為波昂宮廷樂團團員,並且要求貝多芬加以研習前輩們的作品,若要說奈弗的重要性,我想比喻為伯樂一點也不為過。

後來貝多芬很快便完成作品,並且深深打動莫扎特,莫扎特也預言貝多芬將會揚名天下,只可惜他們兩個的交流因為貝多芬母親病危而中斷,加上喪母之痛、父親酗酒,貝多芬也就一肩扛起家庭經濟的支柱,為了養家活口也曾在歌劇院樂隊裡擔任中提琴手,進而接觸到更多關於歌劇作品。

接著在 1789 年貝多芬進入波昂大學就讀,受到歐洛吉奧·施內德 (Eulogius Schneider) 教授影響,以及啟蒙運動 & 法國大革命的思想,讓他成為自由、獨立作曲家,這部分爾後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。後來待在維也納前 10 年,貝多芬的音樂成就邁向巔峰,只可惜於 1797 年後,聽力出現問題,情況也逐年惡化,然而他並沒有放棄音樂,改用心靈聽覺成呈現創作風格,直到 1827 年貝多芬因肝病逝世於維也納 (享年57歲),最著名的作品九首交響曲 (Symphony),貫穿一生中的創作期與心聲,雖然說貝多芬作品數量不及海頓及莫札特,但我想在當代音樂作品表現有著深厚的時代意義。

這回貝多芬塗鴉也很有趣,使用者只要按下播放鈕,便能播放出熟悉的第五號交響曲樂章,音樂播放結束依序有給愛麗絲、月光奏鳴曲、快樂頌等樂譜,電腦前的你得要想辦法幫他拼好一個樂譜,最後播出快樂頌時還能蒐尋相關內容,覺得有趣還可以選擇透過 Google+、Facebook、Twitter 或者寄送 Gmail 等方式分享給周遭朋友。

更多訊息參考:維基百科全書 & Google Doodle 塗鴉

分享/轉貼文章:

作者介紹:

身兼站長與網管一職 Mr. G,本身是個喜愛科技領域阿宅,平時就相當關注時事脈況,希望藉由「iNews 么么九の網路趨勢」平台讓大家掌握網路圈最新動態。